棉山村位于大方县大山苗族彝族乡西部,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,面积7.85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3616.35亩,林地面积8779.5亩。全村辖8个村民组,主要居住民族为汉族。
棉山村原名比垮,是明清时期大定府四十八垮之一。新中国成立后,隶属隆里公社,改名营山大队,1984年更名营山村。后来,为避免与长石区另一个营山村重名,因村中心有五座山远看形同一朵棉花,故将其改为棉山村,一直沿用至今。
棉山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,沟壑纵横,灌木丛生,土地垦植率高,陡坡开荒面积大,导致水土流失严重,生态环境极其脆弱。棉山村又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,年平均气温13.8—14.9℃,冬季寒冷,夏季温凉。农作物以玉米、黄豆、马铃薯、小麦、大豆等为主,其中,尤以盛产本地马铃薯(又名米拉洋芋)闻名,约800亩左右。
曾几何时,棉山村因缺乏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,又无特色产业支撑,一度没有找准发力点,经济社会发展缓慢。近年来,棉山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,积极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,在水利工程、医疗卫生、道路交通、住房改造、电力通讯等方面实现新跨越,为村民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。
饮水:贯通到户
以前,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,棉山村没有充足的水源,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背。村民们吃了不少苦头,同时也激发了开沟挖渠引水的动力。
1970年,大树、营上两个生产队请专家进行勘测,然后采用人工放炮开挖的方式,在紫马沟的悬崖峭壁上开沟挖渠。群众历尽千辛万苦,甚至付出两条生命的代价。经过不懈努力,1975年,一条长约2000米的引水沟渠基本建成,水流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树司家寨子。后因管理不善,工程无果而终。
1986年,大方县水电局调拨50cm水管4500米、水管接头400个、安装费1.5万元,给营山大队安装自来水,供水管道终于从龙家湾子安通大树和营上。1995年,棉山村其余各组自筹资金,投工投劳相继安装了自来水,自此,棉山人民彻底告别了背水吃的历史。
2020年,政府实施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,水网管道贯通到户,确保了人民群众饮水安全。
医疗:为民解忧
新中国成立之初,棉山村的医疗事业一片空白。那时候,村里交通闭塞,人们外出去看病费时费力,连简单的伤风感冒都得不到及时治疗,曾经上演过因小病未及时治疗而导致死亡的悲剧。
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,解决了群众看病出行难的困难,但因病致贫的现象屡见不鲜,医疗问题始终是老百姓的一块心病。2006年,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走进棉山村,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,解决了农民看病贵、看病难的问题。
与此同时,为解决棉山村无医疗机构、无医生和药品匮乏的问题,2008年,大方县医保局拨款4.8万元,在棉山村大树组竹林脚修建卫生室,为村民就近就医提供了方便。卫生室占地面积70平方米,分药房、门诊治疗室和休息区,村民一般小病都会到这里治疗,不再舍近求远。
随着政府逐步增加对乡村医疗事业的投入,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与管理,医疗设施得到更新,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高,村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了极大保障。
电力:点亮希望
新中国成立以来,棉山人民的照明以桐油灯和铁亮槁(古时用来照明的木柴)为主,后来使用上煤油灯,但是照明程度较低,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。
2001年,棉山村实施电力工程,岩脚、营脚、营上、大树安上了水泥电杆,2002年,干田、沙坡、箐上安上了木电杆,电灯代替了煤油灯,电磨代替了石磨。2008年,村内木电杆全部换成水泥电杆,安全用电得到保障。
2021年,实施第二期农村电网改造,在营脚、营上、沙坡、箐上四个组增加了变压器,确保生产生活用电正常。
交通:便捷出行
棉山村地势东高西低,境内坡陡谷深,与外界相连均是狭窄小路,交通非常不便,所需生活物资都靠人背马驮,严重阻碍了村里的发展。
要想富,先修路。1999年农历正月,棉山至大山的通村公路开始动工,至2006年竣工,汽车终于开进棉山村,改变了人背马驮的历史。
接下来,修路成了棉山村的重点任务:2001年,修通棉山营上组至光华凤山组公路;2002年,修通安乐至光华村山脚组公路;2013年6月,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,全村共计硬化院坝169户3355平方米,硬化连户路274户8699.5平方米,村民串寨不再满身泥泞。
此后,全村公路不断进行硬化改造,道路交通实现重大改变,人们的出行条件得到大大改善。
住房:民有所居
20世纪后期,棉山村的住房都还是清一色土墙盖茅草,农户为了建房费时费力,盖房的茅草经风吹日晒雨淋,用不了几年就得翻盖一次,严重的还会倒塌。人们望房兴叹,苦不堪言,苦苦探索着改建住房之路。
1990年,箐上组两户人家分别修了两间石房,并打起了混凝土板面,建成了村里最早的平房。1992年,营上组和大树组两户人家相继建起了水泥砖墙平房,成为村里最早的砖混平房。
之后,随着经济的发展,村民改建住房的愿望愈来愈强烈,新修的平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,时至今日,家家户户彻底告别了土墙茅草房,住上了平房,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。
通讯:交流无阻
在科学技术落后、信息相当闭塞的年代,人们相互之间传递信息何等困难。那时候,村里谁家如遇红白事,要带个信给亲戚朋友,离得近点的还好,离得远点的要走上一两天,耗时耗力的程度可想而知。
后来,科技渐渐发达,部分人家开始安装了座机电话,亲人之间有事可以通过电话及时沟通。但是物以稀为贵,由于安装电话的人家较少,拨打和接听电话都要收费,所以无特殊情况都很少用电话沟通。
之后,许多外出务工村民陆续买起了手机,虽然功能不如现在的智能机多,只能拨打电话,但与以前的书信和座机电话相比,方便快捷了不少。
进入互联网时代,智能手机开始普及,走进了“寻常百姓家”,每家每户几乎人手一部。人们兴奋地说:“现在的手机比以前的打火机还要多啊!”智能手机不但能打电话,还能开视频。
近年来,棉山村开通了广电网络,村民们开始安装了WiFi,亲人朋友之间的联系已不满足于打电话,大家通过视频、QQ、微信等方式互诉衷肠,虽远隔千里却近在咫尺。2024年,联通网络也在棉山村开通,给村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
主办单位:大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:大方县电子信息服务中心
黑客攻击破坏举报电话 毕节市公安局 0857-8300348
贵公网安备
52052102000007号
联系电话:0857-5221392 0857-5222324 传真:0857-5232360 邮箱:gzdafang001@163.com 技术支持:泰得科技
单位地址: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奢香大道中段县人民政府大院内 ICP备案编号:黔ICP备05000424号 网站标识码:5205210006